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5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有種傻不是真傻,那是意志力非凡、執著,特別有耐心!

不為旁人有所動,堅持自己,一心一意做著自己認定的事!

由於他的堅持,創造了不凡也嘉惠了身邊的人。

我是沒遇過這樣的人,身旁也沒這號人物,來源都是道聽塗說、勵志故事 ..。對這樣的人、這樣的勵志故事,絕大部份都是稱讚和佩服、鼓勵和肯定 ..

但其過程我們會說他們「傻」,這傻是另類的「稱讚」,這傻是帶著「佩服」的意味!

而真實生活上呢?用邏輯去想和生活經驗去分析——「人傻不是問題,但生存會有很大問題;人與人之間的生存會很艱難!因為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,且又固執!」

不過,為了世界美好,我肯定他們也希望多這些“傻”,畢竟這樣的人,終究不簡單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永恆不變「不是人」;人不是變與不變,只有會做人與不會做人。

當下是當下,現在是現在;人不能以現在的感情,否認當下的感情。

「心境」與「熟識度」的不同,當時如何是真的是真的,現在如何是真的也是真的。

追求真愛和追求道都是一樣,

一樣愚蠢。

因為那不是「追求」來的,執著在那個點上,便背離了,也越難以得到。

【真愛出現在每一個時刻,也消失在每一個時候;不要去追求「真愛」,這兩個字會蒙蔽你的雙眼。】

是變也是不變,人都會變,也人都不會變——

變的是你不知道那是真正的他,

不變的是你知道那是真正的他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突然覺得,沒有什麼所謂「身外之物」。

人還活著—「就有需要」。

除非你要死了,才有資格說「一切都是身外之物」,不過那也僅僅對自己而言。

「身外之物」分有形與無形。有形—最直觀就是金錢、利益;無形—如功名、聲譽。

不管有形無形,只有「需跟不需」、「要跟不要」;但人還活著真能都說不需要嗎?但那一句「身外之物」不管你需不需、要不要就給全抹殺了!?

別自己當聖人,一個人的需要與否不是我們全能懂,所以不要隨便的就勸人,輕鬆的就掛嘴道:「那些都是身外之物~」。

在打這篇文時,我也想過,這句話是在勸人不貪不執著,不重要的事物就捨下 .. 用意是好的。

突然,發現重點——「不重要」!

何以判定不重要?

重不重要只有自己才能判定 .. ,所以結論:這句話只適用於一個人的自發性,而不適用於勸勉他人。

當開口說這句話時,就已失了偏頗;若真要勸說與人,應以用最審慎的態度,設身處地去想了解之後才能說對人說:「那些都是身外之物」。

說到這裡突然想起我曾寫過一段話:

【一切都滿足了,所以我們當起了聖人;一切都不滿足,所以我們當起了小人。】

「聖人、小人」在這只是狀態的形容,並不是學識中的「聖人、小人」。

人得到滿足的時候,什麼「良好的品性」都能展現,這時候的人處在“優越”的架構下;反之,在不能滿足的狀態下,人又是另一種“心境”。

又所以說,你在「聖人模式」時候,就少言不要廢話太多對一個人當處在「小人模式」的時候。

除非~你夠有本事能當一個救贖者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真假來自相較,就算相較,天下萬物也都是「真的」;又也沒什麼所謂的真,因為它們都是「有」。

所謂「真、假」是人喜惡所產生出來的。

「價值」來自於「愛」,人們都不愛的東西,沒有價值可言;世間萬物本無值,價皆由人來。從有生命到沒有生命的事物,沒有人的介入沒有任何「意義」,事物的意義從「人」而來(註1)。同樣的,任何事物去愛它,它便開始擁有了難以預料的價值。

 

註1:自然界本有著它自己的意義—天雨、風吹、土長、水流 ..,萬物自而生自而滅,萬物生息有著它自己的意義,而人妄自以自定的意義為意義決斷一切;因此有了「以人為本」的意義,而這意義決定「人生存的一切」,只要是人就桎梏於人定的意義裡,連自然界都遭殃!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先天單純後天複雜〉

愛比性複雜的許多,相較「性單純」。

性常與愛掛勾,性是愛的產物、愛的禁臠;「性」獨立於愛之外,是「有罪」的。

撇開「交易」,女人“沒愛才不幹”,男人只好拿愛換, ̷真̷麻̷煩̷!̷

在男人的「物質與“愛”」攻勢下,真心誠意是自由心證。「愛」是女人也好對自己有個交代;若無愛,其次「物質」也是可以交代。

在愛的加持下,性是浪漫的~反之,是非議的!

在愛的護航下,性是善美的~反之,是撻伐的!

性自古以來已被污名化。

性也受愛的牽連而變得複雜,因愛而神聖,因愛而低俗;因愛而性,性高尚,因性而愛,性低俗。

再說,性也不能談,談它會讓你顯得「邪惡」和「醜陋」,還有“心術不正”!?

夫妻、情侶間有一方是性缺缺,一方是“性呱呱”(濃烈),這情況下就容易產生性磨擦,然後就在彼此悵然悶悶下渡過。

性慾和食慾是一樣的,而食慾是可以自己來,性慾則要“麻煩別人”,自己是“餵不飽自己的”。

愛的含義很廣,這只講“男歡女愛”,其他愛意義就不扯了。

什麼是愛?就是「性」。

性是愛的成份之一且不能脫離,性是一種需求,如同愛。

愛衍生性,得不到的愛(愛慕的人),更渴望於性(這時的性是有屬向性的,需要那個人才能解)。

愛圓滿,必需倆人性平衡;有一邊傾斜,愛會沉默,嚴重一點,愛會沉沒。

什麼是性?「丟係『愛』(要)」(台語雙關)。

愛是一種需求,如同性;性驅動而愛成。“純純的愛”—純純是過程終點也是性。

有愛的性,很快樂,無愛的性,傾向空虛。

性被愛綁架,性不能脫離愛而獨立存在,否則會背負上淫亂、污穢、道德問題等罪名。

「愛有針對性,性亦同;對一個人的愛會淡會消失,性亦同;愛是單純和複雜綜合體,性亦同。」

「愛」和「性」初始單純,因為人有太多的意念和想法而讓兩者變的糾纏複雜;

複雜的人心看單純的慾望,慾望成了代罪的羔羊;

慾望通常很單純,只是世道拒絕讓人單純表達!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老梵之范〉

我想老梵到死之前也不知道自己的價值,然而世人也不知道。

老梵不老,死時才37歲。

生時沒享過一刻的名與利,一直是個窮困潦倒又失敗又糟糕的人,在感情上也是。

他應該會覺得自己不過是一個,沒啥人欣賞的「泛泛之輩」畫家,然而「事實」也是如此。

儘管如此,最可笑、最可笑、最可笑是那世人;作品還是那個作品,生時作品是這個樣子,死後作品也是這個樣子,卻有極大價值出入和極大落差評價。

死後的他若知道定哭笑不得!

在我看,

充其不過是「眾云:『好』」和「眾云:『不好』」的結果使然;而他仍然是他,作品依然是那作品。

對一個旁人和作者而言,一個作品什麼叫做好?什麼叫做不好?

根源在是否有「利」可圖?

一個作品圖它什麼「利」?

這「利」,對旁人可能是單純金錢利益,在對作者不單單是作品上的利益,更包含了成就、榮耀、聲望、自信、喜悅和受人敬重。

所以,對旁人對作者都有「利」,這作品就是「好」的。

是(世)人都在圖一個「利」,而後使己「安心」。

「利」——不同人不同定義、不同認定,安心卻是相同。

我曾說「圖利」、「心安」,這是人生命的主軸;我想廣泛人應都不以為然。

〈大惠世界〉

「圖利」、「心安」,這是生命的主軸。

人生在圖一種「利」。這「利」包含廣泛,從有形到無形、有值到無值、有意識到無意識。

圖一個利,得一個心安;安心是自我救贖。

「圖利」為了能「心安」,可以好好的活著——

「圖」的方式它可以是行善、可以是學習、可以是修行、可以是信仰、可以是創作 .. 人與人之間在生活上、在工作上、 ..

「利」是一個廣義的代名詞,不單單是利益或互惠,凡對自己有「好處」的,這「好處」可以是「快樂」、「喜歡」、「順心」、「安詳」.. 。

「圖利」——凡能使其「心安」行為的都是。

而人與人間的相處、行事也都是在「圖利自己」,如:與人和善、會做人、做好人、說好話、做好事、忍氣退讓、求全和諧、勤奮好學、工作努力 .. 。

哪怕是「為國為民」、「公正無私」、「大愛精神」.. ,終極都必利向自己,人人利己必自然人人利他,只是看怎麼繞而已。

人人圖利自己,這交織網於是構成一個互利互鏈的【大惠世界】。

【心安為圖利目的,圖利為心安之始,不求心安,不為圖利。】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特權】

“特權”是人與人之間「正常賦予」的東西;不同的身份、職務,便擁有不同「應當」的特權。

不得抗議!

特權又分兩種:一種顯性、一種隱性。

顯性是有目共睹,擺明的屬於“他的專利”;而隱性是不為人知的“個人獨享”,因職務之便私下的好處。

不得異議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權力】

「『權力』是一種意識型態,來自於人對『外在』的覬覦。」

「外在」:自身以外的人事物。

成就覬覦需要能掌控,要掌控就需要權力。

權力不會「天生」,就算“皇家”出生就有,出生那一刻也是「後天」人們的賦予與肯定。

【人不願奴役自己,於是賦予他人權力來奴役自己。】

權力的賦予最後都會反噬賦予的人。

人們把不愛、不善、勞累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來利益自己,變相的賦予他權力來「凌駕」自己;是一種可悲的「利益交換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因人而義】

同樣的事和“是”,因人而「義」——

不同身分【問】,不同「回應」;

不同身分【做】,不同「價值」;

不同身分【說】,不同「動聽」;

不同身分【臨】,不同「熱情」。

像身高體重一樣,雖然同是人,也是有著“高低輕重”。

除非能不是「人」,才能真正脫離【人的桎梏】。

所謂不是人,是「不在人的位置」;不是指高人一等或聖人、元首,更不是說成仙成佛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單純的狠】

單純的很,單純的狠。

單純的人,往往單純的狠!

在感情受傷的時候,在不如意的時候;反而心思複雜的人,往往卻能比單純的人更能排解情感挫折。

「單純」也不是好人的等於,

有些“惡人”,心智就狠單純,但往往令人喪膽!

另言,女人單純會讓人又愛又恨;愛的是她的單純,恨的也是她的單純。

單純有時是「冥頑不靈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舌燦蓮花比不善言辭更容易受信賴和矚目,是必然;

就像會甜言蜜語比木訥寡言更容易追到女孩子是一樣的。

我們看不到人心,唯一窗口就是他的言、行,還有——你的腦。

「事後諸葛」並不是壞事,這話是對內而不是對外;過後多咀嚼,也是會有睿智的答案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是人心讓世界變得混濁,還是世界讓人心變得混濁?】

人心貪圖這個世界,世界開始混濁;瑰寶般的世界影響著人心,人心開始混濁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誰是苦主】

「瞧不起」,

有一種是你「逼」人家的!

你心裏老這麼想,他人也只好這麼做了。

「瞧不起」只是代名詞,引申任何心理狀態。有些時候常是他人無意自己老是這麼想,好像在逼人這麼做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被忽視的福】

“被忽視的福”——?

被忽視也是一種福,還是被忽視掉的福份?

我要說的是––被忽視也是一種福。

一個職場、一個環境、一個人群 .. 在人際中被忽視了..

雖然被忽視,但與任何人沒有利害關係、沒有利益關係、沒有人情關係,沒有 ..

「被忽視」有時也是一種平安、一種自在、一種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許多道理~人都是看過就忘;我寫過很多道理~也是寫過就忘!

知道歸知道、懂歸懂;事情發生的當下,人還是容易依著自己的性子在言行處事。

我曾說過:培養哲學思維它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,更不是立竿見影;而在潛移默化,進而減短依性子言行處事的時間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當我們真正了解一個人時,都是「醜陋」的,可也是珍貴;因為「了解」不容易。

再則,自己在別人眼中不也是醜陋的,若他人了解你的話。而能善用他人的「醜陋」成事美好,是難得的智慧。

人本醜陋,所以我們都盡可能一切對外美化自己。

何謂善用他人的醜陋?醜陋可換言之「缺點」。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一句不如一篇〉

有時在網上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,很長很精彩,在看的過程和看完之後,會發覺這和我寫過的一兩句短句的意義和意思一樣;一句與一篇的不如。

「不如」什麼?

「簡單能快速明瞭的最好,故事、鋪陳、解釋,不用動腦最好。」

有娛樂有故事性的文章永遠最受歡迎,因為它感受最快、思考最短、不燒腦。

當一篇文章濃縮成一句話的時候,很多時候是感受不到那句話的意義;當一句話化成一篇文章的時候,才能感受它的精彩。

我常常感覺到一件事件的時候,我通常會想成一句話或短文來表達,而不會想成一篇文章或故事來書寫。就算想成一篇文章也會很短,缺少鋪陳、單調、缺乏故事性、娛樂性;缺少幻化成一篇有趣文章的能力。

雖然我也有過幾番嘗試,但始終覺得那種表達方式對我是有抵觸性的(個性),而且又覺得浪費篇幅,明明一句話就可以說到,為什麼要寫了一落落長一篇?但我也不得不承認,這樣寫對看的人是比較有趣。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“大多”女人的愛是比較而來的,而男人的愛是喜歡而來的。

在兩性上女人多屬於被動和矜持還有依賴,基於這幾因素所以女人會較傾向被喜歡和被愛的角色。

男人沒有上述那些因素,所以他的愛顯得“簡單”和“直接”——就是喜歡;女人,就容易“比較”。當然這話是個人主觀。

男人是屬於選擇的角色而不是被選擇的角色,而為什麼一般都說男人是被選擇的呢?那是因為女人在被追求的時候男人才變成被選擇的角色。

但是!

男人這被選擇的角色是建立在女人被選擇之後。

反言之,「沒有男人選,女人如何選?」因為——被動、矜持、依賴。

總歸來說,女人需要在被男人選擇之後,她的一切「特權」才會被激活。

「女人的驕傲」是什麼?自身驕傲的價值是什麼?

是一個「認定」的給予,是一個認定「在一起」的給予。

這是一個女人對於一個男人的意識;也是女人對於自己本身的意義。

女人像一顆漂亮的寶石,像一個奇珍;女人的驕傲,是她決定把自己放在誰那裡!

而奠定了「在一起」。

於是“在一起”與否,“通常”是由女人來決定而不是男人。

有時女人的“在一起”並非決定於百分百愛情。所謂貌合神離,這是彼此在享受一個虛假和虛榮;人是在一起,但身心靈都不是彼此的。

但那又如何?

相反,身心靈都是你的,但人卻不在一起,那又有什麼意義?

對誰而言,不也是一個“虛”!

細說明,

像某女人身心靈有多屬於你,也只有那個是否「在一起」這個,才是“真的”。

而身心靈有多不屬於這在一起的兩個人,儘管一切是虛假,至少一樣是真,「在一起」。

所以說,“不被選擇的愛情”—女人說:“把你放心底”。

那是要幹嘛?

有多”愛”,彼此也“不相干”!

只有人“在一起”那個才是真的。

愛要「現實」:現於實際,它才有意義。反之,天馬行空無異。

【愛】,

不是用來瞻仰,它需要的是“被使用”。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己想了一個詞:「很多沒有」。

來源自我寫的一句話:「我有很多卻也沒有話對你說。」

「很多」代表 .. 阿 ..,就“很多很多”的意思嘛!

「沒有」就是 .. 嗯 ..,就是“沒有”的意思嘛!

搞笑嗎?都是廢話!

但我對這個詞卻是很有感,很耐人尋味,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觸。

「沒有」就是「無」,一個“沒有”足以說「全部」,何需要「很多」?一個“沒有”不夠嗎?

很多個沒有,很多沒有。

 

我有很多,卻也沒有話對你說;

言出又感無益,不言又埋心意。

 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02 Thu 2024 14:55
  • 受性

〈受性〉

“受性”,我自己的用語:所能承受的對方的性子。

男女能承受的受性不同,以致同樣的狀況同樣的缺點,有人百年好合,有人三月分道揚鑣。

男女在一起,

這女人不能承受的缺點那男生剛好沒有,這男人不能承受的缺點那女生剛好沒有;或這男人的缺點那女人剛好能承受,這女人的缺點那男人剛好能承受。

愛情,有時也是命、也是運!

不用去讚揚一對銀髮夫妻,不是他們道理懂得多;也不用去輕視一對離異怨偶,不是他們知道的道理少,他們只是運氣好跟與運氣不好而已。

倆人要情投意合,一起看雲去~

兩人要貌合神離,一起看運氣!

「運氣」好不好也是得看雙方是否真能割捨這段感情?進而去避免碰觸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對方的性子。

也就是說在彼此不能承受的性子「『牙』起來」時候,已經懂得去淡化、去迴避,不讓倆人情緒擴大。

常面對不能承受的“性子”,再多的包容與恩愛也會耗盡;壓抑的相處身心靈都是不快樂的,神離各異,只是早跟晚。

人的個性頂多是微幅的小改,不太會有大改;「小改」再加上彼此懂得「淡化」與「迴避」,那百年好合也是可見。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禪與襌〉

「禪」,多了一點唸「襌ㄉㄢ」。

「比喻好像人都嘛“多了一點”,於是把生活上很多禪活成了襌。」

「禪」和「襌」很像,但意義差很大。心思“少一點”是禪;心思“多一點”是襌。

 

〈題目〉

心靈的成長需從生活中的經歷去獲取。

年齡對成熟和對生命的感悟,只是一個可能值,

不會是一個相對值。

一個安逸平順的老者、一個歷盡滄桑冷暖的少年,論對生命的感悟 .. ,它不會是一個正比,但會是一個層次比。

人的年齡和思想不一定是正比,但會是一個成長與經歷的層次比,不同的生活際遇,得到不同的體認!

只要還有意識,人到死前都還在「成長」,成長什麼?成長你的認知、成長你的見識、成長你的觀念與思想。

很多領悟須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、所遇見的人、所經歷的事 ..

"題目"

它不會憑空出現。

從生活中遭遇「題目」,然後思考,甚至哭泣,爾後得到「答案」!

若拒絕悲歡離合七情六慾 .. 便無從得到「題目」!

沒有題目,人沒那麼勤快去找燒腦的問題來思考;沒有所見、沒有所聞、沒有經歷、沒有刺激 .. 一個人談吐深度也就有限了。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名人名語〉


「名人名語」的神奇功能——

「特別看待」與「特別思考」。

名人說的話與普通人說的話,「仔細看」,其實沒有太大差異,但因為是名人說的,於是有了情感「價差」。


在讀莊子以前,我寫過一句話「心不有感覺,不有傷害」;讀了莊子以後,發現他有一句話「外化而內不化」,兩句異曲同工。

我的讀起來很普通,意境就不深遠嗎?莊子的意境很深遠,翻成白話不也很普通!

所以,名人說的話與普通人說的話,「仔細看」,其實沒有太大差異;「名言」就在你身邊左右。遺憾的是,因為情感產生的「價差」——我們看、不、見;不會「特別看待」與「特別思考」。


名言只存在於名人,除去名人,不過是一句「普通話」;當人出名了,話也就不普通了。

當然不能抹煞一句名言裡的道理,畢竟那是我們很多時候想不到的。

拿名言來做文章,以增其文章份量;拿名言來背書,以增其文章說服力—無可厚非。不然你寫的東西誰信,這是「真理」的悲哀。


「名人」是“名人”的踏板;「名言」是“普通話”的借屍還魂。





喜歡標榜名人的話,多少有些虛榮心在裡面。
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款算玩蠻久的遊戲,沒有打打殺殺,沒有等級不用練等。遊戲角色沒有性別的區分,性別依你的穿著而改變,隨意變換。

在遊戲內可以和各國的人認識交談,目前所遇過的人有:馬來西亞、緬甸、廣東、韓國、日本、印度、香港、土耳其、挪威、台東、西班牙、廣西、菲律賓、泰國、巴西、越南、澳大利亞、台北 .. 

遊戲裡有內建翻譯,不用怕不能溝通,雖然有時翻譯的很兩光!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無可厚非〉

義和禮都是有心下的行為。

不刻意就“不義”了;

不表現就“沒禮”了。

太過有義,太過有禮,都不禁讓人揣想!?

太過無義和太過無禮,也不禁讓人敬遠!!

無禮相較有禮,一個沒有禮貌的人,除了討厭,我們少會對他有疑心;因為那是另類的真實。

有禮相較無禮,一個很有禮貌的人,我們不會討厭他,但會對他會有疑心?也覺得這樣的人有虛假的可能;因為那是另類不真實。

有禮貌是應該的,但可能“不正常”?

沒禮貌是不應該,但可能是“正常”!

我們是不是都鄙棄不應該卻可能是“正常”,而推崇應該卻可能“不正常”?

然是因,人都喜歡被有禮貌對待,不喜歡不禮貌,不管對方是真實、虛假,至少是一種感受上的和諧與不被冒犯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〈人一「好」,都「沒毛」〉

有種致力於生活上的追求——

人—「不好」,所以就會想把生活過的好和很好;人—「很好」,生活就不是那麼重要的要展現過的好不好。

有種致力嘴硬所有一切——

人—「不好」,所以就會想把話説的很好;人—「很好」,就不會那麼計較話說的好不好。

「不好」、「很好」,不是好人壞人,而是他是否幸福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〈獨樂樂還是眾樂樂〉

「眾決」——

與明智、對錯、正義、好壞 .. 絕非等號,這是廢話!

有點腦子的都知道,大眾所表決做出的決定跟「正確」只是一個「可能」值,「可能正確」。

影響「可能值」高低的因素,是「私心」;人都有私心,當私心一致時,「是非、正義」就崩塌了。

「少數服從多數」不適用於有深遠議題上,但這很難解!畢竟有智慧的人不多,蠢人多又私心一致時,一個錯誤決策就毀滅性的誕生了。

那深遠的議題應由誰來決定呢?

「獨裁」不是大好就是大壞,「眾決」看蠢人多還聰明人多?

獨裁和眾決優缺點相近,差別在搞砸了是怪一群人還是怪一個人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〈瞑目癢剛完〉

放下不如「走過」;死心不如「瞑目」。

在欲「走過」之前,不管用的是什麼理由:是圓夢也好,是實現自我也行、是長久以來的渴望也罷 .. 人總是得要去做過了才會知道、才有個對比,也才明白和懂得一些事、一些人——還有那個「自己」!

也才能「甘願瞑目」了。

上至追求愛情,下至排隊美食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〈生不見人,死不見屍〉

聖人就是一群,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傢伙,然後他們說的話我們都要奉為圭臬。

然後突然想到,這樣覺得 ..

自古至今很多聖人提出的理念與哲理,大多是超脫凡人的行為準則,說白就不是“人”幹的,悖離人性。但我說突然想到,不是說這個,而是聖人說的那些哲學思想,應該不是要人們「完全實踐」,而是——「建議」。

聖人的思想與言論;「老師」不敢巴望你能「全部做到」、「完全奉行」;而是能在生活上因人、因事的運用。

該代入時帶入,道理挑著用、真理選著用、哲學彈性用,適時代入「老師」的智慧,這樣就能化解一些人與事的難題。

應該沒有人能時時刻刻天天奉行吧!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“不是人”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〈真細緻與假細膩〉

一個人,心細、體貼、關心 .. 有著表面與內裡兩種。(廢話)

表面細膩,內裡粗糙;表面、內裡一致,多留心他的小行為,見真章!

表面細膩,內裡草率的人,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>「嘴漂亮」。

表面內裡一致的人,通常做的多,也比較不那麼「愛說話」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〈進化〉

好像昆蟲也會進化,不是只有人類懂的利用資源。

有隻長腳蜂常來我這裡啃紙箱,啃完又飛走~又回來,我猜是要築巢用的。後來我上網查了查,真的是用來築巢。

假設沒有紙箱這東西,牠定會改用其他「物質」。我不知道紙箱的歷史和長腳蜂的歷史,就算追溯,我想紙箱也不會比牠「老」;所以牠們也懂得利用現代的東西(資源)來蓋房子。

所以昆蟲也是在進步的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〈太滿〉

人生很多很多時候,我們都走在「想要」的道路上,去而發生所有的「是」;無一人例外、無一身可免。

但在「時空」的面前,人們把「要」都說的太滿;時空變換時,當初說滿滿的「要」,何時變成了「不要」?「不要」亦同。

“要不要”隨著時過境遷要,不要。

愛也是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23 Tue 2024 22:14
「薆」這個字很奇怪,認識它的時候,無由就覺得它是一個雙關語的字!

「愛」和「薆」不相干,雖然讀音相同;「薆」彷彿述說著,是一個被隱藏起來的愛。

生活上有時我們喜歡一個人,卻會離他遠遠的,有個距離;反常靠近接觸的人,而一點興趣也沒。

人都會靠近喜歡的人,和喜歡的人在一起——
有些情況下,則會做出相反行為,像曖昧不明時候、單方面欣賞時候、倔強時候,或單戀、暗戀。

【近——心遠】
我們容易靠近不在意的人,而心並不在這裡。

【遠——心儀】
然而,保持著一小段距離,心裡卻在乎的人。

對喜歡的人,沉默以對;
對普通的人,大聲再會。
文章標籤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陽光燦爛、綠蔭、和風徐徐 .. ,這是感受它的美好~

但有些時候是相反,我們用心感受不好,進而來感受它的好。

像是:「不自由」。

這時,自由的存在感最強。

還有其他,例如:病痛


以下為文章湊篇幅 .. 

〈白茫與黑漆之境〉

有「光」是一種世界,那黑也應該是,如果。

我想有一種世界是與光亮相反的世界。有光我們可以看見萬物,人類的眼睛無法在黑暗裡作用;那個世界的黑如同我們的光,就整整是一個相反的世界。

或許他們也有類似太陽的東西,但照射出來的是黑色的“陽光”;沒有“陽光”的地方是白色的影子。
人類的光反映出色彩,所以看見彩色的天地萬物。
一樣的,“暗黑”反映出他們的“色彩”,他們的“彩色”萬物世界。
然而我們的「光」就是他們的[黑」。

我想我將進入永晝,白茫一片,而我那未知的薆處在永夜,看不到尋不著,也不可得。
我在我蒼白的世界,看不見漆黑裡的薆,只有白茫(白忙)。
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話在風中,都涼了,所以叫“風涼話”。

不是話沒有溫度,只是涼了。
只來及送到你耳裡,送不到你心裡。

說話的人都有心,只是涼了。

兩人之間都有著「各自的距離」,沒辦法不隔著那距離之間的風,越過那距離之間的風,直入你心裡。

什麼樣的「話」才能越過那距離之間的風——

直入你心裡?

兩人之間是什麼風?
兩人之間各自什麼距離?

兩種「不同語言」的溝通,彼此的話就無法「直達」。
各自語言的距離,距離造就彼此之間的風 ..

所謂“兩種語言”,
可以是兩種不同的「觀念」、兩種「心態」、兩種堅持的「己見」.. 
這些情況下,當然說著「各自的話」,所以只來及送到你的耳裡,送不進你的心裡。

有「共同的語言」不容易。交換彼此的「語言」是一個不錯的遊戲,當兩人在各持己見的時候,如果對方願意接受這個提議,不妨玩玩看。我是沒試過~不過得先能放下脾氣和情緒才能玩。

「那 .. 現在開始,換我反對,你來贊成 .. ,開始!」

(情境).. 想來就好笑,哈哈 .. ,在試之前,兩人可能已被這轉換給逗笑。也可能「開始」不起來,兩人在「開始」之後應該會一陣無語 .. 


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的習慣性選擇,會往舒適地方靠攏,舒適的人、舒適的環境 .. 用在生活、在工作、在寫作(互動) .. ,可以駕馭的地方,有“成就感”的地方。


舒適圈裡的人層級,彼此高低不會差太多;再說,不同層級的人也很難交談(流),更別說成為朋友;因為人難以「越級交友」。你以可遠觀(按讚)、可以仰慕、可以短暫互動、可以抱以熱情,但不會是朋友。


能成為朋友,“兩個都差不多”。

這「差不多」不是褒不是貶,是兩個一樣好或兩個一樣爛。


這時代是「過度自由」,至少台灣是。人們重視自主、強調人權、追求自我、鼓吹“愛自己” .. 所有一切一切都在加強「我」;把「我」推到一個至上!

因此這樣呵護的「我」,經不起一點“風吹草動”,經不起一點“異樣”聲音;一句話就能讓心生起波瀾,心情就會翻雲覆雨(生氣、回擊 .. 就算不回擊也會生悶氣,然後拒絕往來)!


那是一個“高度自由”走樣的「我」,加上同舒適圈和諧心理,彼此間人只會挑好的說、不痛不癢的稱讚,真的能說出建設性的話,沒有;那會被討厭,人與間不有雅量。


「一個環境若太過於『乾淨、正面、和諧』,人們就越不敢表露自己。」


台灣大多人太過於感情(感性)。

台灣人在「理智」方面分為兩種,一種是情感型理智,一種是智慧型理智。


台灣人較傾向情感型理智,也相較少有邏輯分析與達觀能力。

情感型的理智看的是氛圍,「理智」是建立在情感上為了和樂,不討論「根本」。單靠情感去維繫和諧是一種壓抑與情緒的累積和「不明究理」。


智慧型的理智因為缺乏「同出一氣」所以容易「對立」,因為“坦言”所以較少有隱藏的真實態度和不盲從與表面和諧;這類人通常“不合群”。

然後,說真話也是需要勇氣的,我有時也不敢。


我不鼓勵對人「諫言」,也不鼓勵對人「美言」..,諫言討不到好處,美言得不到實意。
按讚容易,走馬看花容易,留言才是最難的!我個人經驗,留言雖然費時又麻煩,但多幾分思考和停留,在琢磨用語的表達,在往復修改之間,慢慢會有“意外”的詞語萌生,我不少語錄都是這樣來的。跟那種捧場丟個留言是不一樣的。

有時我也會有簡單帶有不同看法的留言,不是踢館,是探討的心;奈何那些「我」是容不下異議的,一句都不行。這樣的「我」,一顆心長滿刺,什麼都是冒犯!
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像一個骨瘦如柴的「張飛」,一身黑衣,破的;黝黑的皮膚,蓬頭與雜亂的鬍。

常有一個遊民會從我工作的地方晃過,我曾給過他物資幫助:一套衣服、皮帶、一雙鞋、一把折傘、一個包包,還有我的「脫瓶」。

看到他像看到自己 .. 對他並不會感到害怕和嫌惡,反還有點「得緣」,很特別的「情份」!

我是「愛的遊民」,一個「不被『愛』的愛的遊民」。

那年情人覺得我「條件不好」,離我而去!是啊,「條件」是要比深情好用和有價;怨不了,那「條件」是我無能為力的。

最好聽是深情,最使不上力的也是深情。

「脫瓶」是我自製的一個創意吊飾。買一個星砂瓶,瓶子拇指大小,倒掉內容物。

剪裁一張能置入瓶內大小的紙,紙上寫個「脫」字(毛筆寫),把紙捲起用針線縫合,最後線留長不結,像「脫線」。

瓶口塞上軟木塞,瓶頸繫上紅線當吊飾,瓶中一個脫字!

這叫:【脫瓶(貧)】。

脫線有「脫」,脫字更是「脫」!

其實不一定要用紙,能落字的物品能放入瓶內都可以,像是小木頭刻個「脫」字更好!

「脫瓶」並不是為瘦張飛做的,當時吊飾吊在那包包上,決定給包包時沒拆下就一道給他了,也希望他早日脫貧。

遺憾是,他沒有愛惜我的脫瓶,再見到他時瓶子已破,只掛了個瓶頸在那晃盪,瓶身不知破去哪了?

後來我又做了一個新脫瓶,掛我新包包上,討一個期待 ..

期待~早日脫貧。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創作是愁困在自己的世界,還是遨遊在——這個世界?

一篇文章若讓人看不懂地方太多,就會讓人看得七零八落!

「我懶得費勁去對其思考」,在功利主義和快速運作的世界,有心駐足的人已經不多了,我們只能盡量讓人“容易”去懂我們的表達。

如:教授給小朋友上課,也得用“小孩子方式”,而不是墨守那個「教授」。

現代的人,比較接受“無腦資訊”,越無腦、越直白、越不用思考、越直觀、娛樂性越強 .. 越感性則越容易被“贊同”和回應。

因為「接近相同的情緒和語言」,在我看只是廢文一篇。其優點是它貼近一般人的心情與生活,所以被“喜愛”,但 .. 其實很無聊!

有深度的文章,其實也很“無聊”,因為“費勁”還要“思考”;大多人根本懶得思考,能看直接懂是最好,不懂就會被定義為“看不懂”,直接捨棄與否定!

「文章的價值在於人的存在,除去人;文章沒有存在的意義。」

延伸理解:寫的東西若沒有人懂,有存在也等於無,有寫也等於沒寫;因為「除去了人」。

我常用自己懂的方式在寫句子和文章,總想著,能懂就懂、不懂算了、想一下就會懂的、總有人懂吧、不是很難啊等等 ..,但是忽略了“為什麼人家要費勁去理解”?

用自己的方式和口吻寫作是個人特色,也是另類的「自豪」。但「特色」不能「除去人」,否則就是困在自己的創作世界;這「自豪」能「通吃人」,就是遨遊這世界。

說了這麼多,我也並沒有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而形成的寫作方式,就算“除去人”。

還是那個想法,「能懂就懂」不能懂又不願意去思考,這樣的人很明顯和自己是不同“維度”的人。

既然是不同維度又何費勁去奢望對方能懂?

而懂與不懂人都是活在各自的世界,能遇而當彼此的伯樂當然是最幸運與幸福的。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多年前有遇上一個女人,交友相識;會晤、相談無礙,個性明朗。

有一次她提出一個想法,也就是「性伴侶」;那時我知道她有一個正在相處的男友,沒有隱瞞——她們似乎沒有性生活;她的提議,我保持緘默,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。

我確實很驚訝,以為這想法只會發生在男生,也只有男生會說出這類話。

不問她為什麼不辭了男友而卻去找性伴侶,我不在她的位置不能定對錯。

荏苒至今,許多觀念和想法我也在進化。

男女若找不到伴侶或者獨身主義、或某些原因不願有對象、或性貧乏者 .. 但若有個「性伴侶」,其實是健康的。

但大多人,尤其是女人聞之都會嗤之以鼻,那是因為觀念的不同。

人與人之間的和樂、之間的敵對,都是因為想法和觀念的分歧所致。

兩個人觀念相同,想法一致 ..,性伴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。

沒有責任和負擔,沒有生活相處的磨擦,沒有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窘境。

生理需求得以紓解,讓慾望有出口,能讓作息正常,能讓一個人性情開朗,能讓一個人工作積極,讓關係得以安穩,可以排解週期性的寂寞感。

像餓了,倆人相約上館子吃飯一樣,什麼都可以聊;沒有「相愛」的麻煩,沒有「生活」的顧忌。

有人「懼愛」,但不「懼性」。世道裡,性和愛是掛勾的。除了尋花問柳,尤其女人,你「不愛」這輩子很難有性,不以愛而獲得性,就容易冒上道德與批評,如同這篇「性伴侶」也會受人睥睨。

盜亦有道,同樣,任何遊戲都有它的規則,不走規則最後一定都會亂套。

性伴,

唯一要求,要求唯一。

是衛生也是伴侶彼此間尊重;不介入生活、不干預隱私,下了「餐廳」各自回歸生活。

這讓我想起一部電影,《年年有今日》由梁家輝和袁詠儀飾演,這部戲裡的劇情。

在決定收筆時,突然有一段歌詞進了我腦海,那首歌——張國榮《談戀愛》。

 

 

 

 

【巧克力放在口裡永遠比握在手裡好。】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會因為「缺少」什麼,所以會特別強調什麼。

別以為那個人很懂得”珍惜”;

別以為那個人很有“慈悲心”;

別以為那個人很“知足”;

別以為那個人“不計較”。

喜歡搞一些座右銘、佛語、心靈雞湯、醒世圖文的人 ..

總是座右珍惜的人,通常一點都不懂得珍惜!

總是座右善良的人,通常脾氣個性大都不好!

懂珍惜的人,不需要去座右珍惜,因為那是自然而然。

會知足的人,不需要去座右知足,因為那是自然而然。

所以,會“座”的通常是你缺的。

我更是常寫“格言”,所以我除了「什麼都缺」,其他都不缺。

 

 

 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