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聃說:不爭,莫能與之爭。
我說,不爭有兩種,
一者,有能而不爭。
二者,無能而不爭。
前者需要深厚修為,有能而不爭;後者“無能而不爭”,算“自知之明”!
人都好顯示剛強不輸,而好強易引來紛爭,如今才真正體認到老子的「示弱」之義。
那天和網友有點小爭論,今天在路上有一位行動不便的人經過我面前,他走路很慢,很慢 ..
看著他,然而我心裡感到些領悟 ..
因為他顯示是「弱者」,“不能爭”,也沒有攻擊性。
正因為他「不爭」,所以我們也不會跟他爭,反而還會讓他先。
人常示弱,藏起鋒芒,
會被看扁?還是獲得更多友善?
或者是示弱的技巧和方式呢?
「不言」也屬不爭,但有時也會掉入一種“自我認知”的迷思。
「言」不一定是爭,亦是道理的淬煉,自我認知的洗煉;不同智慧的衝擊,會讓最終的真理浮現。
阿 .. 前提是不同的——「智慧」。
【被看扁,我不難過,難過的是 .. 那是事實!】

怕「事實」是我真的“沒料”!(有料哪怕被看扁。)
不爭,也要有實力、有料。
「有實力的不爭,感覺上也比較『爽』,因為無所謂(畏)、因為有底氣、『踏實』,不必跟你爭。」
所以說,真正的難過怕的不是「看扁」,而是自身的實力。

若沒有「實力」,仗「恃」可以彌補。

雖人各有長,但所長總是不多,甚至 .. 好像也沒什麼「長」!
對阿,好像也沒什麼過人之處,說我。
不管怎麼說啦,趕快找到適合自己「恃」,它可以是來自自身或是身外,一個你可以憑藉、倚靠的能力或物質或資源或 .. 。

【去找、去想、去經營、去得到——那個『恃』,那個自己的『恃』。】

有「恃」最美,有恃是人生最美好的事、最美好的活著。
它是你的後盾,它是你的無後顧之憂,它是你面對前面一切所有的自信與自若。

雖說如此,說真的我還真一直沒找到過我的「恃」:苟安的一日一月一年過 .. 。既不出生富貴又無學歷,職無所就,技無所長 .. 雖有未雨綢繆之心卻無綢繆之志。

結論,真糟糕!

文章標籤

文字三分之一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